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宜州春节传统文化唱大戏

宜州春节传统文化唱大戏

关键词:宜州唱大戏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宜州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yzzxlzj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38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宜州春节传统文化唱大戏

  宜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,文化源远流长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也是宜州老百姓过得最隆重的节日。随春节的脚步渐渐临近,记者深入宜州各地,追寻到了市井乡间各种具有宜州历史烙印的传统文化,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烘托出来的“年味”。

  共唱山歌迎大年

  走在宜州市石别镇的村寨里,不时会听到浅吟低唱的歌声。热心的村民告诉记者,这是歌手在唱山歌。“是山歌比赛吗?”“不是,过年前,大家都有空,就聚在一起唱歌。”村民说,大年初一,镇里有山歌比赛,现在的对歌,大概算是歌手们在“热身”。

  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,山歌无疑是宜州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。“一把芝麻丢上天,宜州山歌万万千。如今广西成歌海,都是三姐亲口传。”对于山歌,宜州百姓不但自豪,还非常自信。在刘三姐乡下枧河畔,老百姓建了一座“三姐庙”。过年前,除了在家供奉列祖列宗,到村头供奉社王祈求平安后,还要到三姐庙上香,祈求歌仙刘三姐赐予山歌灵感。三姐庙旺盛的香火,是大年将至的标志之一。

  据介绍,除夕之夜,守岁之时,宜州有的家庭还举行“家庭山歌会”。不过,家庭山歌会的主唱,通常是家中长者,山歌内容则是长者教育晚辈如何“做人做事”,晚辈也可以利用山歌跟长辈进行交流,最终达成伦理道德、审美观念等方面意识的统一。

城乡一起“哪嗬嗨”

  彩调,也叫唱采茶、哪嗬嗨,是宜州草根艺术中的奇葩。同德乡众联村牛牢屯是彩调发源地,当地的彩调氛围非常浓厚。在众联村,几乎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戏台子,都有一个彩调剧团,村民忙时下地干活,闲时就搭台唱戏。

  在牛牢屯,一个戏台正在“装修”中,村民砍来松枝,架了一个拱门,拱门中央挂着横幅,上书:恭贺新春。“平时玩玩,就简单点。大过年的,应该隆重一下。”村民老韦说,过年时,别个村子的剧团要过来交流,戏台就是他们村的“脸面”,得好好打理一下。

  乡村很热闹,城里也没闲着。“庆远镇刘三姐业余彩调团”正在紧张排练中。据了解,春节期间,他们的演出任务很重,除了在县城表演,还应邀到乡镇去“巡演”。“我们其实是一群看着《刘三姐》彩调剧长大的票友。”63岁的林泽寰是该彩调团的“副团长”,他说,还在少年时期,团里很多人都痴迷于《刘三姐》彩调剧。十多年前,这些“票友”自发组合起来吹拉弹唱,为圆儿时一梦,不料,如今该团却成了珍贵的彩调“活化石”。“现在我们团能演出整场《刘三姐》大戏。”林泽寰自豪地说。

  在排练现场,记者看到鼓、锣、钹、二胡、扬琴、三弦、笛子、大阮等彩调必备乐器,一应俱全,甚至还有一支大提琴。演员在乐手认真的伴奏下,翩翩起舞。62岁的大阮乐手廖东红身边,是她6岁半的孙女肖砚宁,有板有眼的敲着响板。

  在记者的请求下,肖砚宁当场做了一个彩调出场势,毫不怯场。“她天天跟在我们身边,对彩调的唱腔、对白,都很熟悉。”林泽寰对这位“小团员”很满意。

  文化认同靠传统

  “祖先留给我们山歌、彩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宜州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,也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。”宜州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覃永建说,宜州一直为民间传统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艺术指导,致力于开辟民间传统文化的空间,而春节更是展现民间传统文化魅力的好时机。春节来临之际,宜州城乡各地都在举行山歌、彩调、舞龙、舞狮等集体性文化活动。事实证明,扎根于基层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,具有促进文化认同、增强社会凝聚力、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。“一喊年轻崽出来舞狮子,赌桌上的人就少得多了。”一位村民半开玩笑地说,多搞点有益身心的活动,这才像过年。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